20/80法則也叫二八定律,即巴萊多定律。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在搜索引擎的設計上,可以說大多數的搜索引擎在搜索結果上第一頁有80%的結果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20%。可是正是這20% make different. 這20%的差別也是不同搜索引擎之間的差距,能夠完善這20%將對一個搜索引擎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另外一方面,對于一個搜索引擎的完善,例如你可以花20%的努力做到80%的效果,而要想提升剩下的20%的效果也許要耗費80%的精力。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搜索引擎現下還比較初級,也許分詞和搜索相關的準確率在80%左右,想要進一步提升,也許要調整40,50個參數,調整很多方面的因子,考慮很多的算法,花了極大的精力后發現只提升了一點,再調整,如此三番,也許很久一段時間后發現有90%了,這個10%就是大的突破,但是要花去的努力要比從0%到80%大的多的多。 搜索引擎各項參數的差距也許只有幾個百分點,可是這幾個百分點就是真正的差別,就真得創造了勝者和失敗者。從搜索的方面看,20 80 法則有另外的意義,80%的搜索集中在20%的少量關鍵詞上,也就是說有20%的搜索詞彙占了80%的總體搜索流量。搜索的詞頻可以透過搜索引擎的每天的統計得到,在某一些特殊的情況,這些分佈可以用來對搜索引擎進行非常好的矯正工作
義大利經濟學家Pareto提出的80/20法則(定律),原本在商場上盛行,強調市場上80%的資源,都掌握在金字塔頂端20%的手中,很多的法規、政令,甚至遊戲規則,都由這20%的市場精英製訂,因此精英也就成為市場上最被器重的人,至於其餘80%的人則被視為烏合之眾,他們的意見既不能引領時代流行,也不具指標意義。
在經濟學上︰100個人中,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80個人窮一輩子生產20%的GNP;20個人比較有錢生產80%的GNP。
在消費指標上︰就是一個公司百分之八十的銷售業績來自百分之二十的消費力強或特定層級的顧客群。
在生活上︰你有一屋子滿箱滿柜的衣服,你最常穿的還是那其中20%的衣服,剩下的80%就只得放著祈禱它不要發霉。像我就常把大多數的錢花在無意義的用途上,所以不敢管錢。其他如︰80%的垃圾郵件、80%的車禍由20%粗心大意的駕駛人造成、通常我們的憂慮有80%以上都是白操心。
還有一個令人比較難堪的事實︰百分之八十的作家都不是中文系出身的。
將之應用在當今升學掛帥的教學情境中,80/20法則道盡歷來教育問題層出不窮的種種悲慘情境,和國文教育的迷思。例如︰建構式數學用適合20%有學習障礙學生的方法,來教導其他80%可以正常學習,根本無此需要的學生。英文學習付出80%的時間精力,去養成只有20%要遊學或移民國外,從事外交、外貿工作,英文老師……才須要的英文能力。還有報告中提到的「音樂欣賞與創作、國文白話文言」問題。這當中還包括了「不要輸在起跑點」、「未來不是夢」……等等口號下,家長、小孩所產生的集體焦慮症,所謂「過猶不及」,於是,無形中讓我們的小孩在學習路上走得跌跌撞撞,進一步退三步。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斬獲」竟然是錯的,
相信很多國文老師都遭遇過很深的挫折感,我們所作的努力中,有百分之二十的時間付出可以帶來百分之八十的結果或斬獲;但其餘百分之八十的時間付出努力,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結果。而在學生方面,他們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創造百分之八十的快樂;其餘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只造成微不足道的快樂或成就感。
換句話說︰在我們所擁有的時間裡,百分之二十用來創造百分之八十有價值的事實;卻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力氣,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或低價值的成果上。高層次的學習→分數的競逐。在學習上︰通常我們只用不到頭腦的20%就可以完成絕大部份的學習。
其實《80/20法則》這本書有它正面意義,上頭的例子都清清楚楚指向一個重要結論︰「用你80%的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一定要了解,對你來說,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益的、能帶來真正價值的。不管老師、學生,都應追尋那些最少阻礙、最簡單便捷、最不拖泥帶水的學習路徑,去做最喜歡、最有效益,可以讓你有非常非常優秀表現的事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